安全

政治风险高涨 台商纷纷逃离中国

不光是经济,日益高涨的中国政治压力正迫使台湾企业逃离大陆这个日益危险且难以预测的环境。

6 月 10 日,一名工人在中国昆山的台资工厂内工作。这座城市曾是台商重镇,如今台商因两岸紧张加剧与安全疑虑而倍感压力。[Greg Baker/APF]
6 月 10 日,一名工人在中国昆山的台资工厂内工作。这座城市曾是台商重镇,如今台商因两岸紧张加剧与安全疑虑而倍感压力。[Greg Baker/APF]

撰文 / 法新社与《焦点》 |

中国昆山——热闹非凡的台式风格商店街、祭祀台湾神明的庙宇与生气蓬勃的工厂遍布,这座中国东部城市多年来一直是台商活跃的重镇。

然而,这些企业如今正面临愈演愈烈的两岸紧张局势,引发他们深切的安全疑虑。

自 1990 年代两岸关系开始改善以来,台湾企业家(中文称为“台商”)向中国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根据海峡交流基金会指出,近年来台商人数大幅下滑,估计在中国工作的台湾人数已从 2009 年的 40.9 万人下降到 2022 年的 17.7 万人。

6 月 10 日,在中国昆山,一名小吃摊贩正在仿台式风格的村庄里等候顾客上门。这个昔日繁荣的台湾企业重镇,正因两岸紧张局势加剧和安全疑虑升高,面临“台商”大量撤离。 [Greg Baker/AFP]
6 月 10 日,在中国昆山,一名小吃摊贩正在仿台式风格的村庄里等候顾客上门。这个昔日繁荣的台湾企业重镇,正因两岸紧张局势加剧和安全疑虑升高,面临“台商”大量撤离。 [Greg Baker/AFP]

这波戏剧化的撤离潮,是政治、经济与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共对所谓“台独顽固分子”的立场日益强硬,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

新法规鼓励民众举报涉嫌支持台独的行为,加上支持对分裂国家行为判处死刑的用语,已给台湾企业在中国经营蒙上阴影。

安全疑虑

在 2022 年关闭广东工厂的实业家李先生直言,“政治”是主因。

他说:“我们台商很害怕。我们不再派台湾员工(去中国),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保证他们的安全。”

海基会副董事长罗文嘉也表达相同忧虑,指出“最初的有利条件已不复存在,如今又充满额外的风险”。

2023 年 10 月,中国对苹果代工厂富士康展开调查,广泛被视为针对其创办人郭台铭参选台湾总统的政治报复,进一步证实即使是大型企业也难逃政治风险。

北京的政治压力如今已不仅直接针对当事人,更扩及其家庭与企业。

例如,今年 6 月,中国制裁台湾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父亲名下的出口企业“兆亿有限公司”。

被问及此制裁时,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中国“绝不允许台独顽固分子关联企业在大陆谋利”。

主张加强台湾国安的沈伯洋表示,这项制裁是“株连九族”,并指出这是他一年内第三次被中国针对。

他发起的民防组织“黑熊学院”也被中国列入“台独顽固分子”名单。

经济放缓

除政治风险外,中国经济放缓也使情况雪上加霜。

海基会指出,经济增长减缓再加上美中贸易关系紧张,抑制了进一步投资的意愿。

此外,中国市场庞大、成本低廉等原有吸引投资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劳动与制造成本上升也增加经营的困难度。

先前在江西经营的台商陈先生表示:“当初我们过去的时候,以为中国经济会持续成长,因为市场那么大、人口那么多。”

他说:“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实现,因为有些问题——包括中美贸易战,还有疫情。”

这些机会未能实现,让许多企业重新思考是否应继续留在中国。

面对层层压力,台湾企业另寻出路,有些转向越南、泰国、印尼和菲律宾,也有部分选择回流台湾。

2016 年至 2024 年间,台湾对越南投资激增 129%,而对中国的投资则下滑 62%。

这波撤资对北京长期以来依赖台商群体推动两岸政治统一目标的「统战」战略构成打击。

随着中国军演升级和台湾加强审查疑似中国间谍行为,台商越来越陷入两面夹击,正在考虑进一步退出这个已无安全与希望可言的环境。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