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斐懋 |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迅猛發展引發了人們對其可能被用於審查工具的擔憂。
中國AI模型DeepSeek和Manus的誕生不僅推激勵中國及香港股市,也成為中國官方推動AI競爭力的象徵。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2月19日的社論指出,中國AI 技術突破與普及的「中國加速度」,正在挑戰所謂「中國經濟見頂」論。
文章進一步指出,未來憑藉「一帶一路」、數位合作、國際開源社區建設等方式,中國AI的影響力將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擴展。
然而,中國AI快速發展的另一面是嚴格的內容監管。
觀察者警告稱,中國政府可能正利用AI系統性地改寫歷史、抹除侵犯人權的記錄,並過濾任何對中共的批評。
3月13日,OpenAI向美國白宮提交了一封信函指出「DeepSeek『受國家補貼』且『受國家控制』,免費開放使用,因而其代價是使用者的隱私和安全 」。
該信函建議美國政府考慮禁止DeepSeek及其他中國政府支持的機構開發的模型。
全球資訊自由
前美國聯邦眾議員洛雷塔·桑切斯(Loretta Sanchez)和格雷格·沃爾頓(Greg Walden)在《國會山莊報》(The Hill)聯名投書警告中國AI主導地位帶來的風險。
他們寫道:「這場競爭的勝利者將掌控全球數位生態系統,決定什麼將被放大,什麼將被掩蓋,以及哪套價值觀將成為主流 」。
當被問及「天安門廣場大屠殺」,騰訊推出的「混元」(Hunyuan)聲稱「沒有人死亡,沒有發生大屠殺」,而阿里巴巴旗下的「通義千問」(Qwen)則直接刪除問題,不予回應。 桑切斯和沃爾頓在文中援引「美國邊緣專案」(The American Edge Project)的一項研究指出。
中國的AI避談天安門、不評論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卻能自由批評美國政治和總統。
他們補充道,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AI的「雙標」設計,完全符合中共的敘事方式。
桑切斯與沃爾頓進一步警告:「如果中國的 AI 工具成為全球標準,中共將擁有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攫取數萬億的經濟價值,破壞全球的自由表達,建立由控制、審查和宣傳所塑造的文化,同時改寫過去歷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曾怡碩接受《焦點》訪問時表示,中國一直在推動AI監管法規,要求AI生成內容「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得生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
他指出,中國AI的崛起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關乎全球資訊自由的議題。
曾怡碩警告說,若中國的AI成為國際標準,那麼審查與數據監控可能將超越國界,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