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中国扩大在缅甸的立足点 确保能源命脉并为台海冲突做准备

中国正透过与冲突各方接触,扩大其在战乱中的缅甸的影响力。

这张摄于3月14日的照片显示,一名平民在缅甸军方对曼德勒省辛古镇发动空袭后受伤被抬走。随着中国加深对缅甸内战的干预并扩大其影响力,这样的悲惨场景正在上演。 [法新社]
这张摄于3月14日的照片显示,一名平民在缅甸军方对曼德勒省辛古镇发动空袭后受伤被抬走。随着中国加深对缅甸内战的干预并扩大其影响力,这样的悲惨场景正在上演。 [法新社]

撰文 / 吴巧曦 |

中国对缅甸内战的干预及持续扩张影响力,不只引发海外抗议,也引发西方社会的关注与警惕。

根据联合国估计,自2021年军方发动政变以来,当地已有6000名平民死亡、超过350万人流离失所,并有1,500 万人面临饥饿,其中 200 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4年来的政局乱象导致经济大幅萎缩,同时使缅甸成为区域不稳定的输出者,包括毒品制造、人口贩运,以及规模庞大的跨境诈骗产业等。

联合国缅甸问题特使毕晓普(Julie Bishop)于6月10日警告称,若暴力不止,缅甸将继续走在“自我毁灭的道路”。

6月8日,包括若开族在内的旅日缅甸侨民举行抗议活动,反对中国政府操弄缅甸内战以巩固其区域主导地位。 [Chanapai247/x.com]
6月8日,包括若开族在内的旅日缅甸侨民举行抗议活动,反对中国政府操弄缅甸内战以巩固其区域主导地位。 [Chanapai247/x.com]

观察家表示,在多数西方国家及区域邻国因应人权压力与政治风险相继撤资的同时,中国却选择持续投入,并且同时拉拢军政府与反对派势力。

詹氏(Janes)资讯集团6月5日发表的分析报告指出:“即使内战持续升温,中国并未终止计画或撤出资金,反而借此取得其他国家认为风险过高的自然资源与投资机会,进一步强化其在缅甸的经济杠杆。”

美国华盛顿威尔逊中心研究员耶苗亨(Ye Myo Hein)四月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期刊撰文指出,“在西方,缅甸内战常常被描述为一场‘被遗忘的冲突’。”

“但对中国来说,缅甸却是北京地区野心、经济利益和安全关切交织的关键战场。”

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引发了缅甸侨民的抗议。

旅居日本的缅甸民众6月8日上街示威游行,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地集会,反对中国政府只顾自己利益,“任意支配”他们的祖国。

抗议领袖丹伦 (James Than Lwin) 表示,“我们旅居日本的缅甸人举行示威,急迫地阻止中国政府干涉(缅甸)内政、支持非法控制缅甸的恐怖主义军方。”

多管齐下的策略

北京在缅甸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确保一条从印度洋延伸到中国南部、长达 2500 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安全。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6月5日报导指出,一旦台海爆发冲突并危及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这条陆上通道将可以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关键替代路线。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超过七成原油仰赖马六甲海峡的航道进口。

由于担心遭到封锁和胁迫,北京长期以来将这一咽喉要地视为战略弱点。开辟一条透过缅甸的陆路通道,成为中国为减少对脆弱海上通道依赖而做出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战略:包括与各方势力接触、提供军事援助、威胁利诱,迫使他们配合中国利益。

除能源考量外,中国也希望稳定其在缅甸的矿产资源开采、保护“一带一路”(BRI)相关基础设施、打击针对中国公民的跨境诈骗行为,并阻止西方势力介入缅甸。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资助建设港口、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加速贫穷国家向中国出口原材料。

权力掮客

然而,缅甸衝突正在升級。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估计,军方目前仅控制全国约21%的领土,导致中资设施面临日益高涨的安全威胁。

中国可能已认定军政府难以单独维护中方利益,因而采取更直接的介入手段,例如设立中资安保公司来保护中国在缅甸的投资——特别是在中缅经济走廊沿线的投资——并积极调停政府与武装少数民族之间的停火谈判。

根据《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报导,缅甸于2月18日通过《私人保安服务法》,允许中国军事人员以私人保安的身份在当地行动。

今年 6 月,中国安全人员首次加入缅甸军队,守护若开邦皎漂港附近的一座炼油厂。

同时,北京也正向军政府施压,要求其于今年稍晚举行选举,观察家称此举试图营造政权合法性的表象。

然而,观察家称,这场“假选举”恐将引发更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并使动荡向缅甸与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寮国及泰国等周边边境地区扩散。

中国在缅甸的角色,正从主要投资者,逐步转型为地区权力掮客。

透过军事参与、经济影响与政治压力,北京正三管齐下,意图在这动荡不安的邻国巩固自身的战略据点与地缘影响力。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

Policy Link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