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吴巧曦 |
中国电影重现二战的惨痛情景,引发外界担忧北京是否刻意煽动民族主义和反日情绪。
为纪念抗战结束80周年、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于7月上映后一个月内票房收入超过27亿元人民币(3.775亿美元)。
南京大屠杀从1937年12月持续到1938年1月。日本占领军杀害了数十万名中国人,强暴了无数的女孩和妇女。
这部电影荣登中国暑期票房榜首。然而,多部同类影片接连上映,让观察家开始担心北京究竟想传达什么样的讯息。
![当地新闻影片截图显示,中国河南省一名九岁男童在看完电影后,在妹妹的陪伴下愤怒地撕毁了他珍藏的日本动漫卡片。两名孩子都重复着电影里的著名台词:“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搜狐新闻]](/gc9/images/2025/08/29/51701-audience_reax-370_237.webp)
8月起,该片拓展至海外市场,在亚太、北美及其他地区上映。
新华社称,《南京照相馆》取材自南京一家照相馆的学徒的真实故事。他在为日本军官冲印胶卷时,发现了暴行的照片。
这位学徒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照片,而这些照片后来成为指控日本战犯的证据,现被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
孩子和大人都怒不可遏
这部电影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描述,引发了新一轮的反日情绪。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影片显示,观众在放映结束后热泪盈眶地站着,跟着台上人员的引导,高喊电影中的著名台词:“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此电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结果有孩子情绪崩溃,向妈妈哭喊“我要杀光日本人”。
还有学龄孩童宣称: “我恨日本人! 我长大以后要当兵,把他们都枪毙!”或“我想把日本人打死。”
新华社引述中国河南省当地报道,称一名九岁男童看完影片后,将自己珍藏的日本动漫卡片剪碎。新华社网站上已找不到这篇文章。
这些反应引发许多网友质疑该片是否在散播仇恨。 7月31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论,谴责此类批评,称是针对该片的“网暴”现象。
然而,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发表声明,就在社论出刊的同日,“一名日本公民在苏州……地铁站内与一名儿童同行时,被一名身份不明的袭击者用类似石头的东西击中”。
中国外交部向法新社透露,警方已逮捕一名嫌犯。
日本人屡屡遭攻击
这并不是日本人遭针对攻击的特例。
2024年6月,一名持刀男子在苏州的公车站行凶,造成一名日本母亲和她的孩子受伤、一名中国女子遇害。这名中国女子是该儿童上学时搭乘的校车随车人员,她曾试图阻止袭击者。
同年9月,一名日本男童在深圳上学途中被人刺伤,隔日不幸身亡。
多部与《南京照相馆》同类题材的爱国电影于近期或即将推出,上映日期都带有特殊意义。
例如,《山河为证》和《坪石先生》选在日本投降的8月15日上映;《营救飞虎》选在纪念中华民国1945年宣布抗战胜利的9月3日上映;而《731》则预定9月18日,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上映。
这些影片被官媒吹捧为“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彰显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些电影的密集上映,使外界担忧可能引发更多针对日本人的暴力行为。
驻台日本记者矢板明夫在X平台上写道,旅居中国的日本人提醒亲友:“近期最好不要来中国,即使在日本,也最好不要去中国人多的地方。”
推动民族主义
矢板明夫直言,中国官媒正在全国酝酿“反日”氛围,以配合9月3日要举行的对日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
根据《自由时报》报道,政治评论家林保华表示,《南京照相馆》等电影反映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后,煽动狭隘民族主义”。
台北教育大学名誉教授李筱峰在 Facebook 上表示:“ [我们] 应该理性面对史实,不该加油添醋、煽情挑拨,也不该选择性误导。”
根据路透社 8 月 22 日报道,北京已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确观”,将中国和苏联描绘成决定性的胜利者。
《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称,中国的抗战斗争被“选择性忽视、低估了”,而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则被“故意贬低、诋毁了”。
与此同时,台湾陆委会指责中共对于抗战史“一再扭曲事实”,并强调中华民国对日抗战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不存在”。
陆委会主委邱垂正表示,中共错误声称对日抗战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更据此虚构台湾归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陆委会禁止台湾官员及国安人员参加北京9月3日举行的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