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贾斐懋 |
去年的一个夏日,黎明刚过,台湾法务部调查局的 30 多名调查员在台北郊区集合,驱车南下,前往台湾科技中心的多个地点。
早上 7 点整,在一次协调突袭中,他们在同一时间敲门,高举搜查令,进入了住宅和办公室。
他们的目标不是贩毒者,而是在台湾为一家中国半导体公司默默工作的八名工程师。
这次突袭行动是去年 8 月一个代号为 “1022 猎狼计划 ”的全面打击行动的一部分,由时任总统蔡英文下令实施,旨在揭露中国通过假企业非法挖角台湾芯片人才的行为。
![台湾法务部调查局严厉打击中企非法招聘人才的行为,在过去四年中发现了 100 多家此类公司。[台湾法务部调查局]](/gc9/images/2025/07/04/51021-mjib-2-370_237.webp)
此后,打击行动仍在继续。
今年 3 月,台湾法务部调查局针对中国非法挖角台湾科技人才的行为,发起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行动,派出 180 名调查员,突击搜查了与 11 家中国公司有关联的 34 个地点,其中包括世界第三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
调查局在 3 月 28 日的一份声明中说,当局对 90 人进行了询问,指控这些公司利用幌子公司秘密招募本地工程师,并将技术输送回中国。
"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是我们的经济命脉,半导体公司和相关产业是台湾的‘护国神山’,"声明中说。
"因此,台湾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中企锁定挖角对象。"
关键人才
台湾半导体工程师长年被视为中国科技产业升级的关键。
一位专门调查中企在台湾非法招聘人才的调查局苏姓调查员告诉《焦点》说:"这些工程师不仅是成就'中国芯'的关键,更是北京突破美国技术围堵的破口。"
这种策略帮助中企规避了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制裁,也是削弱台湾在半导体领域主导地位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于 2015 年推出了 “中国制造 2025” 产业政策,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此后,中国政府对台湾半导体人才的兴趣大增。
高薪仍然是主要的诱因,一些中国公司提供的薪资在数字上与台湾相当,但以人民币支付,而不是台币,实际上的报酬翻了四倍。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允许工程师从台湾远端工作,研发成果直接发送到公司总部在中国的服务器上。
这些公司往往伪装成台湾公司、外资企业或侨外资企业,以掩盖其真实身份。
例如,今年 3 月,台湾指控中芯国际——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年收入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利用一家在萨摩亚注册的空壳公司,在台湾开设分公司并招募人才。
深圳的通锐微电子公司(Torey Microelectronics)则涉嫌违法私设据点,而云合智网( Clounix)最初注册为一家 “台资 ”公司,后来改名为一家新加坡公司,从事非法招聘活动。
这些企业大多得到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俗称 “大基金”)的支持,或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被视为对北京科技雄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际顾问公司 DGA 集团合伙人崔欧洛(Paul Triolo)去年 11 月告诉《华尔街日报》,雇用外国工程师往往是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的最快途径。
他说:“如今各国政府对此类行为已更加关注。”但他也指出,界定合法招聘与非法挖角的界限,“是非常困难且难以执行的任务。”
“可预见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台湾在过去 4 年内全面修订了 7 部法律和 14 项法规,其中包括对《国家安全法》的重大修订——该法过去只针对中国间谍。
2023 年 12 月,政府扩大了禁止出口的技术清单,在早先列出的 22 项技术清单上,又新增了 10 项 “国家核心技术”,如第三代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向外国敌对势力泄露这些技术将被处以最高 12 年的监禁。
政府修订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以加强对两岸人才流动的监督,防止技术外泄。
政府正在与半导体行业合作,建立更强大的防护网络,推动产学合作、商业机密保护、反间谍工作以及与国际合作伙伴共享情报。
与此同时,当局正提高工程师的意识,并提供留住人才的激励措施,以保持台湾的技术优势。
然而,尽管最近修法律加重刑罚,但违法行为并没有减少,反而招募手法变得更加隐蔽。
一名绰号 “辉哥 ”的台湾调查员告诉《焦点》,许多工程师自知他们的行为游走法律边缘,中国的管理干部甚至会指导台湾员工在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时如何应对。
根据现行法律,工程师通常只被列为证人,只有公司负责人受罚。
辉哥说:"两岸同文同种,文化同根同源。北京不会放弃在台挖角——这是可以预见的趋势。"
[推动台湾科技安全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