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札拉克汗(Zarak Khan) |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于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参加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在印度国内引发激烈争议。
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成为“伙伴而不是对手”,但分析人士表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北京的强硬姿态可能会削弱双方关系缓和的任何实质进展。
巨大裂痕依然存在
这是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正值印度持续担忧中国在喜马拉雅边境的军事存在,以及其不断扩大的区域影响力之际。
分析人士称,两国在战略上的巨大裂痕依然存在。
![9 月 1 日,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合影。[Sergey Bobylev / 联合采访团 / 法新社]](/gc9/images/2025/09/10/51909-afp__20250901__72zf8g8__v1__highres__chinapoliticsdiplomacysco__1_-370_237.webp)
印度在上合组织的表现,加剧了中方对印方能否长期履行对该组织承诺的担忧。
今年 6 月,在中国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上,印度拒绝签署联合声明,认为该声明过于偏袒巴基斯坦。
两个月后举行的领导人峰会上,两国仍然存在分歧。
印度拒绝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互联互通项目。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旨在建设全球基础设施,将贫困国家的原材料输送到中国。
莫迪在峰会上表示:“绕开主权的联通,终将失去信任和意义。”
中国不满
莫迪的观点在北京不受欢迎。
具官方背景的中国评论员指责印度在西方联盟中充当棋子,特别是在涉及美国的阵营中。
复旦大学教授、该校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在中国网的分析文章中表示,“印度依然视中国为‘假想敌’,‘联美抗中 ’的冲动并未消除”。
张家栋表示,印度继续参加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并联合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以制衡中国的影响力。
他说,莫迪访中虽然意义重大,但仅限于上合组织场合,表明印度“在战略上仍有明显保留”。
莫迪并未出席 9 月 3 日在北京举行的“胜利日”阅兵。这是中国展示军事实力的重大活动,俄罗斯和朝鲜等盟友都参与其中。
未放弃西方
新德里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评论员辛格(Antara Ghosal Singh )写道,莫迪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未来与美国和解留下了空间”。
此外,也有人注意到莫迪在抵达中国之前,曾对他国进行重要的短暂访问。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 ) 9 月表示,新德里方面似乎“谨慎地平衡莫迪访华与先前短暂访问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日本”。
史汀生中心表示,双方在东京“规划广泛合作,并对中国胁迫行径表达关切,尽管没有点名北京”。
国内压力
印度和中国共享长达 3,380 公里的边界,但两国关系并不融洽。
2020年,两国军队在印度拉达克边境地区发生冲突,造成 20 名印度士兵死亡。
分析人士称, 尚未解决的边界争端与 2020 年的流血冲突替中印关系投下阴影。
莫迪与习近平会晤仅一周后,印度国防参谋长乔汉(Anil Chauhan)将与中国的边界争端描述为印度“最大的 [安全] 挑战”。
与此同时,印度反对派对莫迪可能的任何退缩迹象都保持警惕。
印度反对派领导人拉梅什(Jairam Ramesh)在 X 平台上表示,莫迪与习近平的会晤“必须”在 2020 年中印战事背景下“进行评估”。
他写道,莫迪政府“推进与中国的和解,实质上使其领土侵略合法化”。
他质疑,印中关系的“新常态”是否就是“中国的侵略和霸凌”。